形态描述
形态特征:额角甚长,约为头胸甲长度的3/2~9/5倍,基部平直,末端较细,向上扬起甚高,上缘基部1/2~2/3具7~9齿,第1~2齿在眼眶缘后,其间的距离甚远,末端有243个附加小齿;下缘具7~8齿。头胸甲触角刺及鳃甲刺的大小相似,皆伸出头胸甲前缘之外。腹部背面光滑,第三节微有隆起。第六节长约为高的3/2倍,尾节稍长于第六腹节。第一触角柄地3节长度约与第二节相等。第二触角鳞片长约为宽的4倍。第三颚足略短,伸至第一触角柄第二节末端附近。第二步足强大,腕节长度1/2超出第二触角鳞片,螯的掌部与两指略等长,短于腕节。末3对步足较细。第三步足指节长度约为掌节的1/3,显著窄,其长约为基部宽的1/6倍;掌节后缘具细刺6、7个。第五步足指节约为掌节长度的1/4,为腕节的2/5,掌节末端附近有短刚毛数列。
体透明,有明显的棕褐色条纹,其数目显著较多于巨指长臂虾者,很似太平长臂虾者。腹部第二,三节有3条横条纹,巨指长臂虾者仅后缘一横条纹较清楚。
分布:中国北部至东部(最近发现于台湾省北部)、烟台、青岛;日本,朝鲜半岛南岸。
比较:本种额角、体色斑纹很似太平长臂虾,但其额角显著长于头胸甲,为其1.5~1.7倍。步足较后者纤细。第二步足两指显著长于后者,与其掌部略等长。第三~五步足指节显著较窄而长。头胸甲斜条纹较后者更为清楚,色较浓。栖于潮间带或潮下带浅水岩石、砂底环境。属温带种,向南仅分布台湾北部,尚未见于南海。
体透明,有明显的棕褐色条纹,其数目显著较多于巨指长臂虾者,很似太平长臂虾者。腹部第二,三节有3条横条纹,巨指长臂虾者仅后缘一横条纹较清楚。
分布:中国北部至东部(最近发现于台湾省北部)、烟台、青岛;日本,朝鲜半岛南岸。
比较:本种额角、体色斑纹很似太平长臂虾,但其额角显著长于头胸甲,为其1.5~1.7倍。步足较后者纤细。第二步足两指显著长于后者,与其掌部略等长。第三~五步足指节显著较窄而长。头胸甲斜条纹较后者更为清楚,色较浓。栖于潮间带或潮下带浅水岩石、砂底环境。属温带种,向南仅分布台湾北部,尚未见于南海。